1.制冷壓縮機吸氣管道設計
制冷系統工作時為了防止停車時管道中的液體制冷劑返流回制冷壓縮機而造成液擊,自蒸發器至制冷壓縮機的吸氣管道應設置大于或等于0.003的坡度,且必須坡向蒸發器。同時,為了防止干管中的液體吸入制冷壓縮機,應將吸氣支管在主管頂部或側部向上呈45°接出。
2.制冷壓縮機排氣管道設計
為了防止停車時制冷系統管道中的潤滑油和凝結的制冷劑返流回制冷壓縮機而造成液擊,自制冷壓縮機至冷凝器的排氣管道應設置大于或等于0.01的坡度,且必須坡向油分離器或冷凝器。為了防止潤滑油進入不工作的制冷壓縮機,應將排氣支管在主管頂部向上呈45°接出.
設計多臺制冷壓縮機進行布置排氣管道時,應將支管錯開接至排氣主管,并且需考慮排氣管道的伸縮余地和防止產生過分振動。
3.冷凝器至儲液器間的管道設計
采用臥式冷凝器時,當冷凝器與儲液器之間的管道不長且未設均壓管時,管道內液體流速應按0. 5 m/s設計。
4.冷凝器或儲液器至洗滌式氨油分離器間的管道設計
采用洗滌式氨油分離器時,其進液管應從冷凝器出液管(多臺時為總管)的底部接出。為了使液體氨能夠通暢地進入氨油分離器,應保證氨油分離器內有一定高度的液位(參考生產廠家產品說明書),故洗滌式氨油分離器規定的液位高度應比冷凝器的出液口低200-300 mm(蒸發式冷凝器除外)。
5.浮球調節閥的管道設計
浮球調節閥管道設計必須考慮浮球閥投入運轉時使液體制冷劑流經過濾器和浮球閥進入蒸發器。此外,還應考慮浮球閥需要檢修時液體制冷劑能夠經旁通骨道進入蒸發器。
6.儲液器與蒸發器間的管道設計
儲液器至蒸發器的液體管道可以經調節閥直接接入蒸發器中,也可先接至分配總管,然后再分幾條支管接至各蒸發器中(即設調節站)。儲液器與蒸發器之間若設置調節站時,其分配總管的截面積應大于各支管截面積之和。
7.安全閥的管道設計
氨制冷站的冷凝器、儲液器、中間冷卻器、氨液分離器和管殼臥式蒸發器等設備上均應設置安全閥和壓力表。如在安全閥上裝閥門時,必須裝在安全閥之前,并須呈開啟狀態和加以鉛封。
安全閥管道的直徑不應小于安全閥的公稱通徑。當幾個安全閥共用一根安全總管時,安全總管的截面積應不小于各安全閥分支管截面積的總和。
設計排至大氣的安全管道高度時應考慮到避免排出的氨氣危害周圍人群的身體健康,以及造成周圍環境的嚴重污染,所以其排放管口應高于周圍50 m內最高建筑物的屋脊5m,并設防雨罩。
8.排油管道設計
氨制冷系統中常混有潤滑油,為了使制冷裝置能良好地運行,所以必須考慮系統中設有排放潤滑油管道。因為潤滑油密度大于液體氨密度,所以集聚在冷凝器、儲液器和蒸發器等設備底部的潤滑油,均應從底部接管放出。為了防止制冷劑損失,在氨制冷系統中一般情況下均應經集油器放油。潤滑油黏度隨溫度降低而增大,所以在-20℃以下的低壓管道和蒸發器處的潤滑油就難于放出,因此在設計排油管道時應選擇較大的管道直徑,使排油時流速低些,同時也可減少液體氨隨油放出造成不必要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