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外采用的冷凝壓力控制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冷凝壓力發信;另一種是用冷凝溫度間接發信,都是通過控制冷凝水最來完成的。
圖49-14為典型的壓力式水量調節閥結構圖。圖49-14a為直接作用式,當冷凝壓力升高時,波紋管被壓縮,推動調節螺桿11向下,螺桿通過卡在其環格中的簧片4推動閥心12,將水閥開大;當冷凝壓力降低時,調節螺桿被彈簧5向上拉動,將閥關小。調整時可轉動調節螺桿的六角頭,使彈簧座3升降,從而改變調節彈簧的張力,以達到調整冷凝壓力的目的。對于大型制冷裝置,冷凝器的冷卻水量較大,故采用由導閥間接作用的冷卻水量調節閥(見圖49-14b),可以減少冷卻水壓力波動對調節過程的影響。
主閥、導閥組件及節流通道用銅或不銹鋼組成。在節流通道前面裝有鎳絲網的過濾器11,以防止水中雜質堵塞通道,破壞導閥正常工作。冷凝壓力通過傳壓毛細管接頭1引至波紋管3上側,在閥底部有泄放塞10,當閥停用時,旋出泄放塞10和主閥底部的螺釘9后,可將主閥上部空間的水放出,以免凍裂。調節閥工作時,冷凝壓力通過波紋管3、推桿4傳遞到導閥7上。當冷凝壓力已達到調定的開啟壓力時,推桿向下壓開導閥,將主閥12上部空間的水泄至主閥出口,使主閥上側壓力降低。故主閥在閥前后壓差作用下自動打開,冷凝壓力升高值越大,導閥開度也越大,主閥開度也越大,以增加水IR,使冷凝壓力回降至調定值。當冷凝壓力降到低于閥的開啟壓力時,導閥就在彈簧8的張力作用下關閉,使主閥上部空間的壓力升至與下部空間相同。因為主閥上部有效面積大于下部,故主閥在上下壓差和彈簧8的張力作用下關閉,切斷冷卻水的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