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乳制品消費量、生產量的高速增長,帶來的不僅僅是乳制品行業在品牌、價格、渠道、奶源、科技水平、研發能力、新產品創新能力等方面的快速發展,物流供應鏈配套服務方面的需求也隨之快速增加。與常溫產品不同的是,除奶粉外,大部分生鮮乳制品需要在恒溫、冷藏或冷凍環境中保存、運輸及售賣,因此,全程冷鏈物流的配套服務是乳制品行業高速發展的品質保障。
在乳制品行業的整體供應鏈中,乳制品生產企業扮演著主要角色,乳制品的種類不同、溫控需求不同、保質期不同,決定了乳制品生產企業對整體供應鏈不同的控制程度。一般來說,乳制品的保質期越短,企業對全程物流的控制度越強。例如,生鮮牛奶從奶源收集到對消費者的宅配全部物流過程由乳制品生產企業控制,此種方式由中國傳統的牛奶公司延續至今。技術革新及產品創新、乳制品保質期的延長,為乳制品生產企業跨地區經營提供了條件,與此同時,乳制品生產企業對產品全程物流的控制度相應減弱,專業化分工日趨明顯,專業化的乳制品物流服務企業應運而生。
20世紀90年代初,光明乳業從國外引進了生鮮奶的全程保鮮概念。由于鮮奶較短的保質期,位于城市近郊的各牛奶公司在不斷擴大宅配范圍的情況下,基本能做到從收奶到宅配的全程冷鏈。近些年,乳制品企業開始跨地區經營、規模化經營,品種也不斷更新換代。
乳制品消費人群的增加、生產規模的擴大、物流配送范圍的擴大,加之乳制品本身對環境的要求,使冷鏈物流的服務需求一直延伸到消費者。目前,我國在冷鏈物流的硬件設施方面,冷鏈物流中心、冷藏車等設施設備普及率遠遠低于國外,我國的冷鏈物流尚處于起步階段,冷鏈物流中心與冷藏車體系固定資產的高投人,使乳制品冷鏈物流體系處于“斷鏈”的狀態。而造成我國乳制品冷鏈物流落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冷鏈物流成本高,乳制品企業不愿意投入。乳制品冷鏈物流應該是從奶源的獲取到生產出的牛奶到達最終消費者手中的整個過程都處于冷鏈的環境下,而就現狀而言,大部分乳制品企業都沒有實現全程的冷鏈物流,問題主要出現在乳制品從生產企業運輸到商家的過程中,生產企業為了節約物流成本,通常運用保溫車來代替冷藏車,而在長距離的運輸中,保溫車很難保證車內溫度始終處于較低的狀態。出現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冷藏車的投入過高,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冷藏車的價格明顯高于保溫車,以五十鈴為例,3噸的冷藏車價格在18萬元左右,而3噸的保溫車的價格僅為9萬元左右。二是冷藏車的運輸成本明顯高于保溫車,這主要表現在油耗上。據某乳制品企業物流經理估算,使用冷藏運輸車的成本約為保溫車成本的3倍,正因為冷鏈物流的投人成本過高,有些乳制品企業為了自身的利潤,不愿意進行過多的投入,這也造成了整個乳制品行業冷鏈物流水平的落后。
第二,缺少專業的第三方乳制品冷鏈物流企業。目前,我國能提供高服務水平的專業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較少,業內比較有名的企業的業務范圍都比較廣泛,乳制品物流只是它們業務的一部分,而且這些企業大部分都是從一般的物流企業轉型而來,只有上海領鮮物流有限公司是由做乳制品冷鏈起家的。專業的乳制品冷鏈物流企業的缺乏,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乳制品冷鏈物流的專業性要求高,且需要較高的基礎設施投入,進入門檻較高,一般的企業很難在該領域立足;二是由于乳制品的特殊性(保質期短、對車輛環境要求高等),一般的乳制品企業不愿意將物流業務外包,這也限制了第三方乳制品冷鏈物流企業的發展。總之,從乳制品市場的發展趨勢來看,第三方冷鏈物流將是采來乳制品物流發展的方向,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的缺失必將阻礙乳制品冷鏈物流的發展,這也是我國乳制品冷鏈物流落后的一個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