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調貯藏的研究最早是從水果開始的,研究最多的是蘋果。1860年,英國人建立了一座氣密性較高的貯藏庫,用鐵板作冷庫里襯進行密封,用冰進行庫房的冷卻,他們將蘋果放在庫房里,得到了較好的貯藏效果。經過十多年的研究于1941年發表了論文報告,提供了氣體成分、溫度的參考數據,以及氣調庫的建筑方法和氣調庫的操作。在這份論文報告中這種方法被正式稱為CA(control led·atmosphere)貯藏或稱“快速降氧法”,意思是將環境中的氧氣、二氧化碳和貯藏溫度保持特定的標準。這一術語現在一直被全世界采用。
嚴格地講,CA貯藏是在冷藏的條件下,將氧氣和二氧化碳的量控制在一定的指標內,并允許有較小的變動范圍。而在1960年以前,各國普遍采用的氣調貯藏方法,是靠水果、蔬菜自身的呼吸作用來降低氧的含量和增加二氧化碳的濃度。
1962年,美國研制成功燃燒洗滌式氣體發生器,通過燃燒丙烷使空氣中的氧氣減少、二氧化碳濃度增高,再輸入冷藏庫內,從此達到了真正的CA貯藏,或稱機械氣調貯藏。該技術的發明,使氣調貯藏技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總之,氣調貯藏實際上包括CA貯藏和MA貯藏兩大類。
近年來,隨著氣調貯藏研究的不斷發展,國外許多國家采用新的超低氧(UL0)技術貯藏蘋果,其貯藏條件中氧氣濃度在2%或更低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