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坯的表面質量檢查一般采用肉眼檢查。對于質量要求比較高,且表面氧化鐵皮比較厚的管坯,檢查前可以采用酸洗或噴丸等方式將管坯表面的氧化鐵皮去除,以使管坯表面缺陷暴露出來,便于目視檢查。
目視檢查是最常用的,也是最為經濟的管坯表面質量檢查方法,其不足之處在于可靠性差,且因人而異。
除目視槍查之外,也可以采用磁感應探傷的方法來檢查管坯表面及表層的缺陷。電磁感應探傷的方法很多,如干熒光磁粉探傷法、渦流探傷法、電磁探傷法。為了檢查管坯內部的缺陷,可以采用超聲波探傷法。
管坯的低倍組織檢查一般采用硫印法和酸浸法。
硫印檢驗是用相紙顯示試樣上硫的偏析。該方法較酸浸法簡單,它可以顯示管坯中的裂紋、偏析、低倍組織、夾雜物分布。其檢驗原理為:相紙上的硫酸和試樣上的硫化物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硫化氫氣體,硫化氫再與相紙上的澳化銀反應生成硫化銀沉淀,而在相紙的相應位置形成黑色或揭色的斑點,這些黑點或黑線可以直接反映出管坯疏松、偏析以及夾雜物的分布狀況,以便于判斷管坯的低倍質量情況。
酸浸檢驗的原理是選用適當的腐蝕劑,對管坯缺陷和鋼基體進行浸蝕。由于管坯缺陷和鋼基體浸蝕的程度不同.使原本難以用肉眼鑒別的小尺寸的管坯缺陷得以顯示出來。常用的腐蝕劑為工業鹽酸或氧化銅溶液等。通過酸沒試驗可反映出管坯的低倍組織、裂紋、氣泡、疏松、白點、夾雜物等的分布狀況。
隨著冶金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對用于生產無縫鋼管的管坯質量的進一步提高,鋼中的硫含量已控制得越來越低。基于硫印檢驗的原理,鋼中的硫含量低,會使硫印檢驗不能有效反映管坯的缺陷,因此盡管硫印檢驗方法簡單,但是很多鋼鐵企業都采用酸浸低倍檢驗而取消了硫印檢驗。
管坯標準對管坯高倍組織的要求是協商性條款,只有供需雙方認為有必要時才做高倍檢驗。但是管坯在軋制成鋼管之后,對具有特殊用途的鋼管則要求對其非金屬夾雜物的大小、分布和形態以及金相組織進行檢驗。